中小企业融资难。作为新兴战略性产业的节能服务产业也不例外。
近日,在“2011中国节能服务产业投融资论坛”上,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(EMCA)副主任兼秘书长赵明指出,“节能服务产业发展依旧面临融资难的问题”。节能服务产业约70%都是中小企业,据了解,因为资金受限,有些节能公司不敢接大单子,影响了公司发展,甚至不得不关张停业。
除了技术,一无所有
“银行都有审贷会,一上审贷会,节能服务项目大都通不过。”EMCA副秘书长、专门负责节能服务企业融资事宜的朱霖女士在接受《中国经济周刊》采访时坦言。
“为了防范风险起见,银行喜欢硬通货,即房产、地产之类的,但这恰恰是节能公司所不具备的。相当一部分节能公司都是轻资产,也许是一个技术人员出来创办的。除了技术,他们几乎一无所有。能否利用未来节能收益来发放贷款,这是业内比较热议的问题。”朱霖介绍说。
“节能技术有时几乎会成为银行迈不过去的一道坎。”某银行负责人向本刊透露道。
未来收益似乎也靠不住,“节能服务业属于新兴行业,目前节能服务项目具有履约风险,客户重视度不够;节能效果鉴定无统一标准,节能量扯皮现象多等。”通用(北京)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(简称通用基金)负责人向《中国经济周刊》表达了他们的困惑。
节能服务公司大都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为客户提供服务,但在帮客户节能之初,先期投入较大。
相对于那些财大气粗的用能大户来说,节能服务公司几乎算个“小不点”,业内戏称为“小马拉大车”。
没有了资金支持,小马就拉不动大车,节能服务公司的生存堪忧。
什么样的公司受银行青睐?
“一手拿着资金,一手拿着技术,节能服务公司才能在市场上攻无不克。”北京银行中小企业部总经理章志勇告诉《中国经济周刊》,“身上弹药不够,实际做起来,难免畏首畏尾。我们就要给信赖的节能服务公司提供足够的弹药。”
哪些公司值得银行信赖呢?
章志勇以北京佩尔优科技有限公司(下称“佩尔优”)为例。该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大温差水蓄冷节能中央空调系统改造。刚开始,银行并不了解他们的技术,但基于对其管理团队的认可,给他们提供了500万元融资支持。
经过实施,该项目不仅如期完工,而且每年可产生360吨二氧化碳减排量,节能效果明显。近年来,企业承接项目不断增多,业务领域也逐步拓展,银企双方了解逐步加深。2011年,北京银行为佩尔优提供了授信额度1.2亿,期限5年,用于企业同等技术下未来项目的承接投入。
华夏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部北京分部总经理张淼也向《中国经济周刊》坦言,“在选择一家节能公司时,最难的是开始,对这家公司不了解,对技术不了解,对项目不了解,对它所服务的对象不了解。与常规的贷款项目来说,第一次付出的成本会比较高,但一旦确定了这家中意的公司,长期跟踪下去,后期的成本就会大幅下降。双方长期合作不仅大幅降低了银行因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高风险、高成本,也为后续合作奠定基础,实现银企双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