淘汰经销商,还有多远?
来源:中央空调在线 作者:王宇
近来,笔者与一位武汉的行业资深经销商聊天,他认为,经销商这一群体在未来几年将会进行一场大刀阔斧的淘汰战役,经销商这一群体有可能将彻底地退出市场。听起来有点耸人听闻,但细思之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,眼下经销商这一群体,可以称得上是连接厂家与用户的桥梁,一旦坍塌,后果将是什么样子?诸位可曾考虑。
存在的意义
经销商这一群体为什么在中国这片热土繁衍不息?我们发现,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难寻经销商的踪影,在那里更多的是厂家直销。笔者以为,在我们这个行业内,经销商存在的意义无非4点:第一,分担企业的资金风险;第二,掌握当地社会资源;第三,直接为用户提供技术服务;第四,承担一定物流作用,将产品送达消费者。
那么,先来讨论第一点,分担企业的资金风险。做工程项目的经销商会不间断地进行垫资,做零售的会持续地囤货,显然,这2种方式并不都是十分健康的运营模式。
曾有太原的经销商向笔者笑言,即使某品牌1年内不生产空调,经销商手里囤的货也完全够市场消化。厂家的政策无非是捆绑经销商一起往前走,经销商如果不囤货就拿不到优惠的政策,拿不到优惠的政策在市场竞争中就处于劣势,利润相应地也会缩减。囤货一方面化解厂家资金的回笼,另一方面使厂家源源不断地获得市场订单,工厂生产不至于停止运转,此外还有一点,在企业对外公布数据的时候,也大可将经销商囤货的量都算作厂家的销售量。,这样位次排名要靠前一些。因此,囤货这一市场规则无形中将经销商完全套牢,必须要求经销商跟着厂家一条心,勇往直前没有退路。
垫资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。有一位专做工程项目的宜昌经销商告诉笔者,做工程项目的基本上没有不垫资的,这种落后的商业模式早就应该被市场淘汰。我们不去研究这种商业模式是不是落后就要挨打,但是这一市场规则存在于行业多年,存在即合理,垫资现象早已扎根市场。在2013年期间,笔者逐渐在走访市场的过程中了解到,大部分的经销商都在谈做优质项目,找优质客户,可是这样的优质客户毕竟少数,如何支撑经销商的销售额是个难题。当然,我们也听说过,杭州某大户经销商因为垫资导致资金链破裂,公司几近破产的边缘。垫资对于经销商而言,风险很大,一般而言,经销商操作中央空调项目付款方式是先付工程定金,施工人员进场付一部分,接下来随着主机设备、末端等进场再付一部分,然后5%作为一年的质保金。可见,工程项目周期很长,付款方式也千差万别,这中间耗费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力是显而易见的。一旦遇到付款不好的甲方单位,对经销商牵扯的精力难以评估,而且对经销商造成的资金压力是巨大的。从这个角度而言,我们则可以发现,为什么这几年家装市场的表现如此地顺风顺水?家庭中央空调项目周期短,经销商不会去垫资,减少资金上的压力,而且家装市场操作相对简单,它的主导是消费者,不像工程项目牵扯无限的综合因素。
为什么大家都会说“渠道为王”?掌握一定的当地社会资源是厂家依赖经销商一个重要原因。“关系论”这一话题也已经成为陈词滥调,尤其在经济欠发达或者不发达地区,唯关系是首,人们做任何事情,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找关系、走后门。从某种意义而言,对于一部分的工程项目,能不能成功拿下,关键在于经销商的当地资源够不够多,够不够硬。本来游戏规则是制定好的,但是有些人不遵守规则,他们要投机取巧,一旦有人破坏原有的游戏规则,大家干脆一窝蜂而上都去寻找各自的“规则”。笔者在走访众多经销商时也发现,做政府项目的经销商通常都非常的低调,非常的隐蔽,有的经销商年销售额过亿元,在行业圈子内知道的人却寥寥无几。比如在某个区域内,做政府项目的经销商往往都有着对应的“口子”,比如说教育系统、医疗系统、电力系统等等,大家各司其系统,倒也相安无事,各得其所得。但是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,低迷的市场大环境、不断的市场涌入者、残酷的低价竞争,经销商的日子明显不太好过,政府项目在减少、在转向,这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我们则会发现如今的市场环境中,工厂项目以及一些非标项目逐渐成为经销商追捧的焦点,而这些项目一般要求价格实惠、使用效果好,操作起来相对简单容易。总而言之,“关系论”这应该称得上我们这个行业一大特色,也许是社会中大部分行业的特征,同时也是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的弊病和阵痛。
第三,为用户提供技术服务,这也是经销商的一大重要作用,厂家不可能在全国如此多的二三级城市设置售后服务网点。中央空调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,从产品出厂,到设备安装,再到调试、售后服务,项目周期比较长,如何维护甲方购买的产品运行良好,仅靠厂家一己之力完成这些工作,确实很难做到。简单的售后服务问题靠经销商完全可以解决,除非一些重大技术难题,经销商解决不掉,厂家才派技术员出马。笔者发现,有的经销商甚至不配置设计图纸的人力资源,而是向厂家分公司“借人”来解决问题。因此,针对客户的服务需求,厂家需要联合经销商一起合作,这也是目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。
第四,经销商承担着一定物流作用,尤其是分销商,遍布县城甚至在乡镇一级,这一类群体不同于代理商或者工程商,他们直接面对消费者,也是处于最底层的销售机构。无论是分销商,代理商或工程商,都属经销商的范畴,通过零售将产品卖给用户,从一个终端传递向最终的消费者。
洗牌的原因
“十亿人民九亿倒”,一度曾经是国内经销商的核心竞争力,很大意义上在于“倒”,上个世纪出现的“倒爷”,即是此理。如果从缩短流通环节和利润合理化来讲,经销商是应该逐渐被淘汰,厂家通过直营分支机构或者直销,直接传递到消费者,不再需要代理商、分销商。多一个环节少一层利润,这个道理谁都懂。
我们知道,这2年期间,国内制造业陷入一种巨大的困境,包括外需萎缩、内需不足、产能过剩等结构性问题,很明显的是,随着4万亿元投资作用的衰减,中国制造业潜在增长率下降应该是大势所趋。比如钢铁、煤炭、纺织、造船、家电、水泥等行业,市场低迷,企业效益递减,相应地投资也大幅度减少。再加上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加紧,货币政策也并不明显,企业的产能过剩以及缺乏核心竞争力,完全凸显出来。
中央空调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,制造业的低迷困境导致最直接的恶果则是项目明显减少,这是很多经销商在2013年最直观的感受。第一,政府项目加紧调控;第二,制造业低迷;第三,民营企业举步维艰,综合来看,目前的市场形势的确不容乐观。可喜的是,只有房地产保持着高速的增长,这也正是这2年来为什么如此多的品牌纷纷加入家装阵营。
不管经销商的洗牌战役有没有打响,但是有一点需要承认,经销商的暴利时代已经结束,低门槛、低利润是无法支撑经销商继续混迹于这个行业。不仅仅是经销商,生产厂家包括主机设备、末端、阀门等都在暗暗进行着洗牌之战,材料、人力、物流等成本不断上升逼迫着落后产能的企业走向消亡。这几年来,我们也发现一些中小品牌,已经很难在市场上发现其踪迹。同样的是,成本增加、利润的减少也是导致经销商退出市场的直接原因。
那么总结一下,经销商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捱的原因有那么几点:第一,自身运营成本增加,包括企业关系维护成本、员工各项工资福利、税额等;第二,厂家政策问题,前面已经提到,这与经销商的规模有着直接的关系,规模越小优惠政策越少;第三,同行竞争者太多,低价竞争,这应该是目前行业的通病,同一家企业的产品经销商报价出来可能会有好几种价格;第四,行业不景气,项目减少,前面也已经有所阐述;第五,自身抗击打能力较弱,对于规模较小的经销商,资金薄弱、关系薄弱,很难在“寒冬”中撑得住。这五点原因恐怕是经销商选择退出市场的主要几点。在我们这个行业,经销商称得上是市场的“晴雨表”,他们与市场接触和联系最为紧密,市场的好与坏通过经销商这面“镜子”,真相立马显现出来。
诚然,笔者并没有对国内经销商的数量进行过统计,也没法从数据对比中获知历年经销商数量趋势的变化,但这个群体必然是一个庞然大物,我们相信,每年都会有经销商退出市场,每年也有经销商走进来。不过从2013年起,笔者认为,经销商这一群体已经拉开了真正的洗牌序幕。
应对之策
很多人认为,如果经销商完全不存在了,那么厂家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只能靠厂家来维护,而维护客户的巨大费用远远超过维护经销商的费用。因此,他们认为经销商一定会存在,并且会逐渐发展成为有较强网络、信息迅速、产品多元化的一类群体。说明白点,依照长期以来的国情和人际关系,经销商必然会长远地存在。但是,这种观点似乎却都离不开一个落脚点,那就是“关系”,笔者不禁要问,“关系”这种虚无缥缈的脉络,是否能够在未来支撑整个行业的进步与发展?
前边已经提到过,中国当前正处于转型期的关键时候,欧美、日本等发达国家上百年走过的经济富强道路,而中国只用了二三十年,种种问题的出现在所难免。但是反观发达国家暖通之路,经销商这一群体在他们那里很少甚至没有,那么作为我们国家而言,最后是否会走同样的道路?笔者以为,答案是肯定的。我们虽然走的是富有“特色”之路,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,外来文化的入侵,我们最终会走上他们曾经走过的道路,这应该就是历史的规律。区别的是,只是时间的问题,同样时间也会纠正历史的错误。
经济规律会迟到,但是一定会来。这是笔者在采访武汉一位经销商时,他反复重复的一句话。也就是说,我们应该将眼光放得更加长远,不能只为当前的蝇头小利,误了长远之计,能够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,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高手。
笔者在采访众多的经销商中也发现,其中一部分经销商并不是“把鸡蛋全部放在一个篮子里头”,他们在从事中央空调事业的同时,可能还经营着其他盈利的生意,包括将资金投入商铺、房地产、翡翠珠宝、电脑、饭店等。曾经有一位江苏的经销商向笔者抱怨,他说中央空调生意真不是人干的事情,很累很烦,如果以后有更好的途径,绝不会再做中央空调。当然,这位经销商他主要从事的是政府项目。
也有人说,将来会取缔小型经销商,存在的经销商规模会越来越大,最后甚至会成为一个独立的销售公司或者是企业股东。这也正印证了一个经济规律,强者恒强,最后的市场竞争总是会归于几大垄断的行业巨头。如果大型经销商最后成为了销售公司,那么我们行业内目前就已经出现了现成的例子,而且目前它发展的态势正如日中天,势不可挡,但是现在对于它的这种模式业内仍然充斥着诸多争议。依笔者看来,这种全新的模式开创之后,对于行业的促进发展,也是一种莫大的进步。
厂家直营会不会再次占领市场高地?我们知道,在早些年,一些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基本都是通过直营销售,经销模式在当时只不过是国产企业的专业。后来情形慢慢发生变化,到今天为止,经销模式俨然成为市场的主流,经销主导,直营辅助。笔者也曾听一位重庆经销商谈起,厂家成立区域暖通公司,其实从某种程度而言,就是分食了经销商的利益,因为直营会跟经销商争抢市场订单。从国外得到的经验是,他们基本上通过直营的销售模式,或者是一种直销性质的分支机构,对于我们国内而言,成立大型的中央空调专卖店似乎是一种可以尝试的道路。显然在这条路上,已经有企业和经销商联合做出了一些小名堂。
笔者以为,在经销商还在能够为厂家源源不断提供销售订单的同时,厂家决不会踢开经销商,将渠道进行扁平化。“温水煮青蛙”的故事告诉我们,在困厄的环境中,如果你还不知情,犹在那里自鸣得意,下一个淘汰的可能就是你的公司。 |